2023年11月11日至12日,由南京大学88858cc永利官网与88858cc永利官网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现象学plus论坛暨《观念I》出版110周年研讨会”于成都翰文大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20余所科研院校及期刊编辑部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参与本届论坛。在2天的时间里,与会学者分别围绕“《观念I》与转向”、“心灵与超越”、“艺术与表达”、“技术与伦理”四大主题进行8场共计31次报告。
论坛开幕式由88858cc永利官网岳富林副研究员主持,88858cc永利官网系主任熊林教授致欢迎辞、南京大学88858cc永利官网主任王恒教授致开幕辞并作主题报告。熊林教授对参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论坛给每位报告人分配的50分钟时长予以肯定,祝愿首次于线下举行的本论坛顺利进行,期望与会学者在研讨会中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王恒教授介绍了论坛的缘起。现象学plus论坛由王光耀、刘逸峰、岳富林等老师发起,旨在提供围绕现象学研究进行开放性对话的平台,以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碰撞出新的火花并开放更多源泉。王恒教授再次祝愿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王恒教授的主题报告题目为“虚无主义时代精神中的德法现象学”。王恒教授指出,《观念I》提出的“先验还原”、意向行为(Noesis)和意向对象(Noema)的先天结构揭示了事实性无法离开意义世界。就此而言,“先验还原”提供了在“现代性”背景下一个很好的讨论平台。这一背景可被归结为“虚无主义”。雅各比于1799年致费希特的一封信开启了现代哲学意义上对虚无主义的阐释。雅各比的界定是:失去了上帝,人居于神圣性的位置”。今日人们往往以为“意义丢失了”才是虚无主义,而“人为自己创造意义”就是克服虚无主义,但后者才符合雅各比所说的虚无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是极其虚无主义的。如前所述,意向对象与意向行为总是并起的,这意味着意义世界是人所构造的。可以说,胡塞尔恰恰是这种虚无主义精神在哲学上表现出来的最极端形态。胡塞尔展现了虚无主义的时代精神,而海德格尔则是一位诊断“无”的关键思想家。海德格尔提出“思出形而上学”以跳出“无”,他往外走的线索也引导着后来的马里翁、列维纳斯、德里达等人到“存在”之外重构意义世界。如今,很多研究者都偏离了由雅各比开始的这条主线,这是因为一个实证主义的时代离神学很远。而人们平常所说的“虚无主义”,实际上更像是某种犬儒主义。在澄清了虚无主义的原本含义之后,应该提倡虚无主义、反对犬儒主义。
11日上午,在第一分会场开展以“《观念I》与转向”为主题的分会场报告,由《哲学研究》编辑部黄慧珍编审主持,浙江大学宋文良、四川大学岳富林、中山大学吴嘉豪分别作报告;在第二分会场开展以“心灵与超越”为主题分会场报告,由南京大学王恒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胡文迪、南京大学王士盛、西南财经大学王姗姗分别作报告。
宋文良的报告题目为“现象学研究果真是第一人称视角的吗?——围绕胡塞尔《观念I》中的‘纯粹自我’概念来谈”。他指出这一说法最得益于扎哈维,然而通过回顾马尔巴赫对“纯粹自我”概念的经典解读及其问题,提出足以应对这些问题但不能支撑扎哈维构想的系统性新解,从而主张现象学研究趋于第一人称视角的说法有其局限。
岳富林的报告题目为“胡塞尔自我观的转变:从《逻辑研究》到《观念I》”。胡塞尔的自我观具有一种从经验自我到纯粹自我的转变,萨特和古尔维奇批评这种转变,马尔巴赫和扎哈维为这种转变辩护。岳富林尝试通过补充、整合马尔巴赫和扎哈维的观点,辩护胡塞尔的自我观转变和本我学现象学。
吴嘉豪的报告题目为“胡塞尔论场合意义的观念同一性——基于《逻辑研究》与1911年手稿的解读”。他基于《逻辑研究》与胡塞尔1911年的“意义的观念性问题”手稿,结合拜耶尔和尤弥尔对该手稿的基本理解,主张场合意义的构造基于特殊的场合-对象意识。
胡文迪的报告题目为“现象学解释同感的两条路径——兼谈从舍勒立场对胡塞尔同感理论的批评”。她从舍勒立场批评胡塞尔,认为胡塞尔和舍勒的同感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可能性,但彼此并不排斥,而是相互补充。
王士盛的报告题目为“从Fremderfahrung到perception d’autrui——解析梅洛-庞蒂存在论在从胡塞尔到列维纳斯他人问题上的中介作用”。他尝试将梅洛-庞蒂中后期的存在论核心洞见放在胡塞尔和列维纳斯之间以更好地关注他人感知问题,照亮此一问题域。
王珊珊的报告题目为“‘非体验’的‘体验’对教育的启示”。她着眼于“体验”一词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的发展道路,探究“体验”何以作为“非体验的体验”才是“是与真”,以求对技术时代的教育实践带来新的启示。
11日下午,在第一分会场开展以“心灵与超越”为主题的分会场报告,由南京大学刘畅主持,广西民族大学刘逸峰、南昌大学陈员、复旦大学段歌、安徽大学张广分别作报告;在第二分会场开展以“心灵与超越”为主题的分会场报告,由贵州大学陈刚老师主持,宁波大学杨文默、安徽大学余君芷、中山大学(珠海)董俊、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李嘉琪分别作报告。
刘逸峰的报告题目是“畏、恶心与惦念——论何为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情调”。他类比海德格尔的“深度无聊与畏”,以及列维纳斯的“恶心”,提出胡塞尔也具有一种隐而未发的特定情绪作为其现象学分析中的重要角色,即“惦念”。
陈员的报告题目是“‘类型’(Typus)与‘艾多斯’(Eidos)——论类型的发生在想象变更之中的作用”。他区分涉及经验总体共相的“类型”和涉及普遍范畴本身的“艾多斯”,提出类型的发生归因于“类型化统觉”,艾多斯在再识别的范畴行为中被给予。
段歌的报告题目是“意向性、纯粹自我与废墟化超越——胡塞尔现象学与中国废墟意象的对话”。她认为中国山水画中的“废墟”蕴涵了对主体性存在最本真的思考,一方面体现为人-物交互投射的具身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审美性地关怀人的负面性情感。
张广的报告题目是“真理的逻辑:康德批判哲学主体转向的现象学释义”。他提出,康德的“思维的哥白尼革命”与胡塞尔借助笛卡尔彻底怀疑的我思来确立一个绝对基础有着相似取向。他认为批判哲学具有自我革新的意义。
杨文默的报告题目是“同一者与存在之分解——存在论差异的发生原理及其哲学史意义”。他关注传统同一性与海德格尔同一性的差异,认为海德格尔的同一性引发“存在论差异”与“存在之分解”,从而导致形而上学自身的分解和遗忘。
余君芷的报告题目是“超越形而上学——被给予性现象学的动机与路径”。她探讨马里翁在继承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定义后从现象学中找到超越形而上学的路径,以及此路径与被给予性现象学的关系。
董俊的报告题目是“世界的自放与受予者——论马里翁对超越论主体性的倒转”。他探究马里翁启示受予者之接受性与超越论性兼容的可能,认为自我与世界可以相互通达。
李嘉琪的报告题目是“普遍怀疑和现象学还原:胡塞尔和马里翁关于笛卡尔哲学起点的不同阐释”。她指出胡塞尔批评笛卡尔未能实现还原,而马里翁认为笛卡尔做出了一种现象学还原,表明胡塞尔和马里翁具有不同的现象学意涵。
12日上午,在第一分会场开展以“艺术与表达”为主题的分会场报告,由重庆大学谢利民老师主持,同济大学尚静、九江学院刘系舟、贵州大学钱进、西南大学林华敏分别作报告;在第二分会场开展以“技术与伦理”为主题的分会场报告,由南京大学刘鑫老师主持,同济大学梁晓涵、四川大学唐章梅、贵州大学陈刚、四川师范大学周振权分别作报告。
尚静的报告题目是“想象力·生命·伦理——论米歇尔·亨利的美学观”。她指出美学问题尖锐地将生命现象学的基本张力具体化,一方面是不可见的生命启示和可见性的世界显现之间本应无法弥合的异质性,另一方面是它们之间的传递性甚至交互性。亨利认为美学的实质是一种生命伦理。
刘系舟的报告题目是“在诗歌中返乡——从海德格尔诗之思出发阅读‘矿工诗人’陈年喜”。她认为诗歌之本质不能通过定义而只能通过经验被道说,主张在中国当代诗人陈年喜的诗作中,海德格尔通过荷尔德林诗歌路径阐明的存在意境以更为熟悉的形态打动阅读者的心灵并被领会。
钱进的报告题目是“声音与图像:克里斯·马克论文电影的跨媒介书写”。他在“词语中心主义”和“图像中心主义”的二元张力下,梳理马克对于声音及其同图像之关系在不同层次上的处理和演变。此种跨媒介书写代表马克对当代影像艺术乃至媒介思想的特殊贡献。
林华敏的报告题目是“从绝对无条件的责任到有限的乌托邦——来自列维纳斯的政治辩护”。他从列维纳斯对“面对面伦理经验”的描述谈到第三方社会关系,展开对正义问题的讨论,在此基础上聚焦列维纳斯被许多人批评的一个政治“污点”——他对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屠杀事件的评论——来分析伦理和政治关系等问题。
梁晓涵的报告题目是“从主体间的超越性到主体的不可通达性:现象学视域中的阿伦特”。她对阿伦特和胡塞尔的共同世界理论进行比较,思考在现象学视域下阿伦特的政治理论如何被理解,认为现象学的世界概念最终是“一”与“多”的相互支撑。
唐章梅的报告题目是“不可言说之命名:阿伦特论超越性”。她构建阿伦特政治哲学中人的超越维度,分析阿伦特所理解的政治如何呈现并保护这一维度,同时阐明阿伦特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和辩护,从而印证阿伦特对德国现象学传统的巧妙转化与吸收。
陈刚的报告题目是“效力与退隐——论邓·司各脱哲学中的任许”。他认为司各脱在其意志哲学中引入了任许的概念,任许的效力揭示“让存在”的基础结构,这种存在中的主动退隐乃是一条不同于埃克哈特任让的同一性道路,也影响了后世奥卡姆等人的许可理论。
周振权的报告题目是“意识研究中的自然化悖论——论认知进路的意识研究与现象学的自然化”。他关注到里贝特等意识研究者从科学内部质疑认知科学中试图借助现象学方法改进实验设计的思路,但这种质疑本身仍然陷于自然主义的悖谬之中,而只有脱离自然主义的预设才能从现象学中获取改进的可能。
12日下午,在第一分会场开展以“心灵与超越”为主题的分会场报告,由四川大学卓立老师主持,四川大学陈以森、重庆大学谢利民、西南民族大学李磊、华南师范大学甘从营分别作报告;在第二分会场开展以“技术与伦理”为主题的分会场报告,由西南大学林华敏老师主持,苏州大学王光耀、南京大学杨文、上海财经大学李成龙、四川大学马飞分别作报告。
陈以森的报告题目是“Phenomenal Intentionality and Psychological Role”。他改造波茨关于原色与间色(或复色)的反例,对知觉哲学中的PIT(现象意向性理论)提出一个涉及PPS(现象学/心理学随附性)的挑战——这一反例会摧毁支持PIT的论证,且回避这一反例的尝试会导致原有对PIT理论的支持论证也被否定。
谢利民的报告题目是“超越论现象学错失超越本身了吗?——相关主义疑难与实在性问题”。他揭示梅亚苏从相关论走向思辨实在论的推理路径,指出梅亚苏也犯了“语用自相矛盾”,最终借助最新出版的胡塞尔系列手稿清理出一种可理解的“实在论”。
李磊的报告题目是“当下的延展——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时间问题”。他从海德格尔对胡塞尔与康德问题批判的亲缘性出发,看海德格尔如何对《逻辑研究》时期既“赢得”又“耽搁”的现象学突破赢得了一个新的探讨可能性——即时间性问题,从而比较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在探讨此问题时的相似性。
甘从营的报告题目是“海德格尔存在-神-学及其奠基方式和意义的再阐释”。他试图处理海德格尔存在-神-学中存在、神与逻各斯关联的方式问题,为此他考察以托马森为代表和以卡普托等人为代表对该问题的片面性理解,而提出最高存在者、存在者整体和存在三者间的相互奠基。
王光耀的报告题目是“算法时代的情调:抑郁性快乐”。他从十九世纪波德莱尔对快乐的区分出发,逐步看到现代技术时代中的算法控制权力,以及这种权力导致人的抑郁性快乐,最后探究了这种抑郁性快乐的成因和表现。
杨文的报告题目是“微粒、运动与‘动物机器’——机械论科学的观念及其机械学基础”。他从笛卡尔的机械论科学思想出发,回溯到其隐秘的技术根源,发现钟表等机械装置所起到的思考模型作用,并探讨了康吉莱姆的机械论思想,为我们思考科-技关系提供更丰富的面向。
李成龙的报告题目是“论海德格尔在技术笔记本中的机器分析”。他关注到区别于《技术的追问》等文本的《技术笔记本》,发现海德格尔的谋制和机器之间更精确的关系,给出有关人类与技术的真正关系以及机器在这种关系中的恰当定位。
马飞的报告题目是“技术的遗忘与差异的转化——斯蒂格勒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阐释与批评”。他指出斯蒂格勒在《技术与时间》中批评海德格尔未能成功转化“谁”与“什么”的生存论差异,从而忽视了技术对于时间的构成性问题。他认为该批评切中了存在论差异的本质方面,且有自身的技术哲学和社会批判旨趣。
论坛于11月12日晚闭幕,闭幕式由88858cc永利官网副研究员马飞主持,88858cc永利官网主任熊林教授、南京大学88858cc永利官网主任王恒教授、88858cc永利官网副研究员岳富林致辞。
熊林教授感谢与会学者的参与和报告,希望现象学plus论坛越办越好,为现象学发展助力。王恒教授向本届论坛的承办方88858cc永利官网,会务组的老师和同学致谢,对论坛的改进提出宝贵意见,希望现象学plus论坛能更好地发扬现象学为整个哲学领域所带来的作用。岳富林老师感谢各位老师同学对此次论坛的支持,强调现象学plus是一个开放、平等的现象学交流平台,欢迎海内外优秀学者参与,共同促进现象学发展。
最后,上海财经大学李成龙老师作为第三届现象学plus论坛承办方代表,感谢各位同仁对上海财经大学88858cc永利官网的信任,认为上海财经大学88858cc永利官网有能力将现象学plus论坛办好,期待来年能与各位学者继续切磋交流。本届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陈一鸣、周元政
来源:现象学plus论坛会务组(纪成蓉、王亦然、陈一鸣、周亮、龙小瑞、时雨荷、周元政)